当前位置:首页 服务投诉之我见

服务投诉之我见

发布:2016-08-30 09:22浏览:13109
来源:快速公交公司
      作者:王淑琳
      
      在公交,可能没有人喜欢投诉工作,因为面临来自公司、社会、员工方方面面的压力,要倾听乘客要求、抱怨、甚至谩骂,成为乘客的“出气筒”。
         “投诉存在的意义是什么,又如何正确对待”呢,笔者结合工作实际,谈谈个人想法: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,任何一个组织,包括企业、机关、非营利机构,只要提供产品或服务,都有可能遇到投诉。公交作为与群众接触最为密集的企业,自然不可避免。随着消费者层次的提高,乘客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,乘客的诉求也开始多元化。服务投诉侧面反映出公交安全、服务、机务、管理等方面瑕疵,公交管理的结果全部体现在群众的满意度上,因此服务投诉也就成为衡量公交整体服务水平的“晴雨表”。
一线员工对投诉易产生误解和抵触情绪,认为投诉的结果就是处罚,为什么公司总是“惯着乘客,由乘客肆意而为”。还存在这样的思想误区,如“我们与乘客是平等的,乘客尊重我,我才尊重他”,这种与乘客争地位、论高低的思想观念,使得一些客运人员不愿主动为乘客服务,遇事冷淡,情绪易激动,与乘客争个人意气,犯错后强辩,得理不饶人,影响公交服务质量和企业形象。
乘客的服务投诉工作中,我们本着“制度化与人性化”相结合,一是让员工知晓“制度是公司立足之本,服务是公交生命”,没有规矩不成方圆。在驾驶员、站务员进入快速公交时,就要详细讲解公司规章制度,岗位的意义,我们提出公交等于:安全+服务,灌输服务窗口理念;二是未雨绸缪,提前预防。制订了驾站人员“工作中多少个怎么办”,列举行车中常出现的共性问题及处理措施;利用公司员工例会,通过PPT、视频讲解,深入剖析投诉的根源;采取让他们“找错儿”的方式,来认识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;三是探索互动交流方式,向同行“取经”。8月24日、25日,我们组织部分驾驶员乘坐23路乔晓峰专车,感受先进模范的做法,利用休息间隙,与乔师傅交流行车服务中的想法、做法,大家畅所欲言。因为驾驶员之间往往会有共同语言,更能找到深入的话题,打开了他们的心结,事后我们将服务投诉中常出现的问题汇总,编制成判断题试卷,加深员工对运营服务印象;四是鼓励员工减压、倾诉,城市公交性质决定了一线员工,工作时间长,作息饮食无规律,乘客三教九流面临的问题多样复杂,在客运高峰期,还要加班加点,这就决定了员工易产生综合疲劳症,因此,我们给员工一个合理的诉求渠道,多倾听员工心声,解决实际困难;鼓励后进驾驶员与先进驾驶员交朋友,要求车队长多与驾驶员谈心谈话,做出情绪的正确引导;五是在处理中,我们本着让“公司放心,乘客满意,员工服气”原则,认真做好每一起投诉。要求投诉的受理人员,要以事实为依据在维护乘客的权益的同时,同样也要保护员工合法权益。对不合理的诉求,我们也没能一味迁就,而是坚持公交运营中的行业的要求,并礼貌地向乘客解释清楚,使之理解,在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形成和谐出行关系。
      投诉的处理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。受理人员必须掌握五大要点:一是用心倾听,从倾听中掌握事情发生的细节,找出乘客投诉的真正原因和期望结果,不要挑对方毛病,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别人的回答或评论式的回答。比如:在站台服务中,有乘客着急上车,恰巧站务员在站台内扫地,乘客就埋怨售票迟了,站务员按规定礼貌售票并说了一句“下回早点出来不就行了吗?”乘客就不高兴引来投诉。如果换成安慰的话“对不起,耽误您的时间了,下班车马上到,别急。”那就是另外一种效果了。二是了解乘客投诉的心理期望。有时乘客进行投诉或建议,并不是要求企业一定能彻底改变这种现象,只是发表对此状态的看法观点,对此,适当对乘客表示感谢。因为大多数投诉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,很多当事人只希望自身得到重视,并给予道歉与尊重,因此,即使对方有错,也不要过多的理论,我们本着“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”的态度,注意倾听与安慰。三是真诚道歉。四是快速采取措施,防止投诉事件的发酵。五是做到业务熟练。熟知公交运营特点和企业规章制度,及时了解线路开通与调整动态,做到有的放矢。
      公交一线员工接受乘客监督,投诉受理人员也要面对乘客斥责、员工的质疑,因此调整好心态,转变自己的理念,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公交的服务工作。
      
版权所有 © 连云港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 RESERVED  苏ICP备12060639号-1  苏公网安备 32070602010002号